實驗室公用儀器平臺,自實驗室成立以來,特別是經過2001年組建后近十年來的建設與發展,目前已經形成包括有機分析、無機分析、分子生物學和界面表征四個分析測試平臺以及樣品前處理、野外采樣及現場監測設備在內的與國際接軌的網絡型水質分析平臺。實驗室建立了一套合理和完善的運行機制,充分發揮了各種儀器設備的功能,提高了儀器使用率,有力地支持了實驗室的科研工作。
公用儀器平臺作為各課題組研究的主要技術支撐平臺,為全室提供包括樣品冷藏、純水供應、公用儀器運行管理以及分析技術咨詢指導等多方位的服務。目前管理的公用實驗室面積達300多平方米,公用儀器設備近50臺,從2009年起,實驗室利用財政部和中國科學院儀器專項經費以及通過自籌方式,新購置儀器價值超過1200萬,目前設備總價值超過 2000 萬元。
作為國家重點實驗室,我室儀器始終堅持對院內外開放共享,部分儀器的室外使用率達50%以上。所有公用儀器均在網上預約,室內外均可方便預約使用。與其他科研單位、高校進行資源共享,積極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,不但提高了我室在該領域的影響力,也提高了科研資源的利用效率,為社會做出了貢獻。在對外開放中,公用儀器平臺負責制定儀器對外開放制度,承擔對外宣傳、接洽、溝通的任務。另外,公用儀器平臺依據現有的儀器條件,還可為各單位提供相關的方法開發、分析測試工作。
公用儀器平臺現配備有一支包括1名博士和3名碩士的專業儀器管理隊伍,建立了先進、開放、有序、高效的運行模式以及完整的儀器管理、維護、服務和使用制度,有力地保證了儀器設備的運行狀態,充分發揮了分析儀器在科研工作中的支撐作用。公用儀器組技術人員及時與各課題組溝通交流,獲取最新科研信息,不斷開發新方法,爭取最大程度上滿足各項課題研究的實驗需求。目前,公用儀器平臺正以不斷學習、不斷創新的精神與各課題組配合,為將我室建成國際一流的實驗室而不斷努力。
可開展檢測的項目:
材料的比表面積;原子力顯微鏡表征水處理膜表面;水中常見農藥、抗生素、氟離子、氯離子、硝酸根、硫酸根、汞、砷、銻、鉈、溴氰菊酯及總有機碳。
儀器類型 | 臺 數 | 主要儀器 |
有機分析 | 12 |
GC、GC/MS、GC-TOF、GC×GC-TOF、LC、LC/MS、UPLC/MSMS、UPLC/Q-TOF、TOC(濕法氧化法)、TOC(燃燒法)、TOC(固體)、UV |
無機分析 | 5 |
IC(2臺)、AAS、AFS、伽馬能譜測量系統 |
界面表征 |
6 |
AFM、FTIR、BET、Zeta電位儀、激光粒度儀、自動電位滴定儀 |
分子生物學 |
7 |
PCR、DGGE、成像系統、Rt-PCR、流式細胞儀、電動顯微鏡、酶標儀 |
現場監測 |
2 |
多參數水質分析儀、流速測定儀 |
前處理儀器與設備 |
10 |
純水機、旋轉蒸發儀、SPE、SPME、烘箱、馬弗爐、離心機、恒溫培養箱、制冰機、生物安全柜 |